之前看过一本企业管理的书《基业长青》,当时年纪小,没有什么感觉。倒是这本书带我走进了管理学的大门。
书中讲述了两方面映象深刻:创意精英和对团队、公司的管理。
创意精英
对Google打心底喜欢,因为其宣扬的文化和自身如此契合,希望有朝一日能去Google工作,哪怕是参观也行
文中对创意精英的定义
- 不仅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懂得如何使用专业工具,还需具备充足的实践经验
- 分析头脑,善于利用数据做决策,也懂得数据的误导性
- 商业头脑,他们知道专业技术、优质产品和商业成功环环相扣
- 竞争头脑,他们的撒手锏源自创新,能以不同的视角看问题,但他们也离不开实干。即使在工作之余也不停止前进的脚步
- 用户头脑,他们甚至比用户或消费者更懂得对产品的看法
- 充满好奇,绝不满足于守常不变,善于发现问题,并自信自己能解决它
- 喜欢冒险,不惧怕失败,他们相信能从失败中挖掘宝贵的财富
- 自制主动,注重自己的信念,并依据自己的理念主动行动
- 心态开放,看中的是构思或结论的价值,而不是出处
- 一丝不苟,因为他们对知识熟谙于心,因此对细节掌握精确、如数家珍
- 善于沟通,风趣幽默,气场十足,魅力四射
显然,创意精英是全才,一定具有成长型思维,懂得不断学习,绝不是偏才。就像我在一则视频中看到的一句话:“Don’t be a programmer,be a problem solver.”,不要让自己沦为代码的工具,而是利用自己的广阔视野和才能,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无脑的低头码代码,只会沦为平庸。
其实自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和周围的人区别开来?之前会去寻找独特的技能来标榜自己,例如学习高深的技术。现在想想,最具竞争力的能力其实是“虚无”,这么说也是不太准确,用“创新”两个字来形容可能更好一些。这种能力是从心底深处发出的力量,能去找到现有的漏洞,并打破、解决它的一种能力。
每一个变化,都是由一小撮坚定不移,自动自发的创意精英促成的。未来社会最有价值的人,是以创造力、洞察力、对客户的感知力为核心特征的。
团队管理
如果说创意精英这块内容更指明了自己未来要成为的人的模样,那团队管理这一块内容则带自己走向了一片自己未曾涉猎的领域,也是一片自己需要学习的领域:管理
管理说白了就是提炼每个人的能力和创意,使得每个人的效率在团队背景下能最大化。如何做到每个决策都是正确的?如何调动小组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如何将每天的会议开的既有效率又有生机?很多很多管理方法的知识等待自己学习,不要只用技术的思维去思考,别让自己沦为铁锤人!
难以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以及难以找到解决的办法,以及不懂得良好的沟通,是自己现在最缺少的能力
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技术人员,聚焦用户,聚焦产品,而不是盈利,反而会创造更多的利益。管理不是宫廷戏中的你争我斗,而是用智慧去实现时间的效率最大化。为什么中国996如此普遍,就是管理层在权和利斗争中的产物,这一习惯我想中国由来已久,如果不改变,未来中国的企业将没有一个能基业长青!让自己来成为那个开创时代的人吧!
书摘
市场调研等商业手段也许能发现一些用户自认为的需求,但满足消费者尚未意识到的需求更为重要。就像乔布斯所说:“用户也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
成功的产品是以技术洞见为基础。但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做产品,多是靠数据,也就是市场调研,很少靠技术创新作为驱动力
寻找技术洞见的途径之一就是将互联网上的数据搜集起来,成为解决某个行业问题的新办法,这就是大数据时代的基础
啥是异想天开,我好像找回了小时候那种奇思妙想的感觉,记牢这个感觉,以后一定有大的帮助!
人生就像下水道,想从中得到什么,要看你往里面扔了什么
人生最大的奢侈,莫过于从事富有激情的事业,这是通往幸福的清晰路径
心流指的是一种专心致志、深深沉浸在工作中以至于时间仿佛暂停的欢愉状态。心流只有在任务的高度挑战性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出现完美契合时,这一状态才会产生。如何任何极具挑战而能力达不到,就会感到焦虑;如果能力对于任务大材小用,就会感到无聊
创意喜欢限制。创意往往和异想天开、自由挂钩。当往往是限制激发创意
人类都有强烈的自主需要(即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行动,而不是为应对外界压力而被动行动)、能力需要以及关系需要
需要给创意精英留出20%的时间,让他们去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