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世界的幸存者》

技术变革导致人类社会的变革,人们要翻身只会越来越难,要为此早早准备出路


一下午就翻完了这本书,整本书都体现了阮一峰的危机感对技术利弊的不确定性些许悲观,说的很浅显易懂,多半是自己认知范围的东西,就算是一个总结吧

人工智能的出现,会消灭一大部分的岗位,但人们总安慰自己技术也会产生很多的其他岗位,但是当技术取代岗位的速度大于产生新岗位的速度时,就会大大的改变社会结构,穷人翻身的机会越来越小,因为现在要翻身需要的不仅仅是努力,穷人努力工作面对的不是人类,而是永远不知道疲惫的机器人,穷人看不到翻身的希望,在政治上就意味着政治自杀,阶级流动越来越僵化,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秩序就会因此瓦解

要想工作不被机器人取代,可以着重锻炼以下能力

  • 人性化和人格魅力
  • 创意
  • 决策和领导力

总拿“终身学习”来要求自己,通过终身学习这个途径来保持就业竞争力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很困难的,而且程序员这个行业本身属性决定了他就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行业。技术更迭太快,积累了几年的技术,瞬间就会变得没有用。而一个人又经得起几次从头开始学习的挑战呢?不要指望现在学习的技术能让自己一辈子无忧,要时刻充满危机感,准备好不同的出路

未来青年的机会不会像以前一样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会发现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很好的学校,然后努力工作,最后只会过上穷忙的人生,即使再努力,也只能在现有阶级挣扎

未来文凭的价值将会越来越低,大学的教育来源于欧洲修道院模式,要求学生不断修行苦熬才能毕业,演变到现在就是传授老化的知识,浪费学生的时间。大学的培养计划都是脱离实际工作环境几十年,思维模式已经过时的人制作的,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没有用处,而且大学教授的知识主要面对学术研究领域的学生,对于大部分选择工作的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处。大学使我们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关在了教室和图书馆,把考试和绩点伪装成我们奋斗的目标,隔离了真实世界但当真正踏上社会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能力反而变弱了,对于上述看法自己深表同感。知识和技术依旧很重要,但是现在获得这两项的途径已经不只是大学这唯一的出路,大学那灌输的教育方式和制度时刻体现他丑陋过时的一面,也阻碍我们真正的成长。我们要主动接触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做到自主、跨界、终身学习

现在的人们对未来的打算就是找份好工作,干到退休,或者中途换家公司干到退休,但人们都没有意识到这种雇佣关系在人类历史中才存在两三百年时间,反而觉得这种模式是理所当然的。而这种模式只对资本家有利,对被雇佣方不利,是永远被压榨的一方。公司把工作分配的越来越细化,这样没有人是不可以替代的,公司依赖人才的成本也就越低。因此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一定要有明确的方向,在大公司里面干活,要想技术上有造诣,真正的突破是业余深造,让自己的路越走越宽

我们不能是他人的工具,成为他人眼中的骡子或者码农,要有自己的价值有过一种有乐趣、有追求、自己做主的生活,而不是像骡子一样被他人使用。要制定自己的B计划,这个计划也许不会带来经济上的成功,但可以从中获得自由、自我认同和成就感

这本书中又一次提到了的概念,熵是能量,也是系统的混乱度所有封闭系统都会想混乱度最大的状态移动,除非从外注入能量。这意外着维持美好的事物需要能量注入,人类文明的进步,是混乱度降低的过程,这意味着要越来越多的能量注入(牲畜、火、水电、核电),才能支持人类继续想文明有序的方向发展。但是物理学告诉我们,没有办法消除熵和混乱,人类做的只是把混乱转移到了其他领域,当局域有序起来。未来如果人们找不到足够的能量注入,秩序就会开始崩塌,陷入混乱

未来在一步步变好,却在一步步变坏